2014年9月29日,我校“风电装备与电能变换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成为湖南省高等学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这是我校自2011年10月硕士点获批以来学校取得的又一次跨越式发展。
协同创新计划又称为“2011计划”,是我国第三个体现国家意志和战略的高校创新能力改革项目。在国家推出这一计划后,学校党委和行政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2012年,我校作为牵头单位,联合湘电集团有限公司、湘潭大学等单位,在省内高校率先成立了“风电装备与电能变换协同创新中心”。中心点立足于风电装备与电能变换领域的基础科学问题和重大关键技术,以提升我国风电装备制造水平和电能变换技术为己任,大力开展协同创新机制体制研究,努力汇聚国内外优秀专家和学者,打造我国风电领域创新研究和高端人才培养的基地。
多年来,三家单位合作渊源颇深,协同创新水到渠成:湖南工程学院前身之一湘潭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1年,与同属于机械工业部的湘潭电机厂有60多年的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历史。2000年以来,学校与湘潭大学在电气、控制与信息领域就已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8年,学校与湘潭市人民政府、湘电集团等单位签订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电工装备”、“机械设计制造”2个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2009年,学校和湘电集团共同组建了“新型电机研究所”和“风电设备研究所”,湘潭大学和湘电集团共同组建了“风电技术研究所”。2009年,3家协同单位发起成立了湘潭市风电产业联盟,开始了协同创新探索,并组建了协同创新体。2011年,学校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高校,动力工程(风电技术方向)获批为专业硕士学位点,由湖南工程学院与湘电集团共同建设,研究生由两家联合培养……
作为一个新事物,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伊始,学校就给予中心最大的支持。学校党委书记刘国荣教授、校长刘国繁教授分别任中心理事长、理事。学校为中心专门配备了2名处级干部。在人、财、物诸多方面全方位支持中心发展。在理事会的组织下,中心进行了一系列的机制体制创新,完善了中心组织结构、制订了中心章程、形成了中心建设规划。2013年和2014年,精心组织、认真准备,先后完成中心的“培育”和“认定”工作。教育厅领导和专家现场考察对中心现状非常满意,认为中心特色鲜明,给予“很重视、很认真、很振奋”的高度评价。
中心目前聘有研究人员50余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973计划首席专家2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席专家5人,863计划首席专家3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4人。近年来,中心承担了97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50余项,获得国家能源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技奖等科技成果奖1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近30项,为提升我国风电装备的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心现有风电装备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电能变换技术、运行控制技术、风电装备测试与故障诊断、海上风力发电关键技术5个研究团队。近年来,中心已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一)中心成功研制了5MW海上风力发电机。国家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认为,“该型风力发电机的成功研制,标志着我国大型风电装备国产化取得又一重大突破,是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13年9月14日,在湖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鉴定会上,以中国工程院唐任远院士任组长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突破了17项关键技术,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中心成功研制了风电机组变桨电机。结束了国内兆瓦级风机变桨电机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祁和生等专家认为:中心开发的变桨系统综合性能居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兆瓦级风机关键部件国产化,结束了国外厂家产品在中国市场“一统天下”的格局。(三)完成了“国家能源风力发电机研发(实验)中心”建设。该中心由国家发改委立项建设,是国家风力能源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于2013年建成并顺利通过验收,现已建成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风力发电机研发、试验、检测、标准和认证中心。(四)中心成功研制了风力发电机数字化试验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已推广应用到包括大亚湾核电站在内的50多家电机制造和运行企业,测试了近50多亿元的产品,为企业直接节省测试成本近亿元,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计划”的实施极大地深化和丰富了学校对协同创新的认识。在学校的全力支持下,协同创新中心有效运行、成果斐然,开始显示了较强的改革活力。目前,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布局已铺开,学校已立项了“风电装备与电能变换”、“绿色化学与染整技术”、“制造数字化与企业信息化”、“先进制造技术”、“湖湘文化创意产业”5个协同创新中心,涵盖了电气、机械、信息、化学、纺织、经济与艺术等学校优势与特色学科。
通过建设这些协同创新中心,特别是建设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带动了其他中心建设,从而推动学校内涵建设。围绕将我校建设成为国内“应用型本科”一流高校的长远目标,充分发挥学校的特色和优势,以机制体制改革为核心,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以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为保障,构建创新模式,必将提升学校在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上的创新能力。